一、心理咨询的匹配度,究竟指的是什么?
匹配度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而且匹配度很难用文字、语言、视频影像来进行表达,它更多指的是“感受”。
教材上,是用咨询关系的定义来解释的。
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两个不同的人,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存在巨大差异,双方关系如何,是否能够相互接纳、理解和新人,决定了关系是否能够存在。
很难想象,在双方互相排斥、敌对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工作能取得满意效果。
于是,这也产生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核心命题:咨询关系决定咨询工作的效果。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不太理解,为什么咨询关系对于心理咨询工作如此重要?咨询有这么复杂吗?咨询师你只要发现来访者问题,然后找到适合的办法去解决不就得了,这么简单的事,还要如此大费周章?
可是问题的难点就在这里,你如何发现来访者的问题?来访者跟你表达的内容,真的就是她的真正问题么?
举个虚拟的例子。
有个28岁的女生前来咨询,在咨询工作中,一直跟咨询师诉苦,说自己春节回去后被父母催婚,弄得心里很烦,自己有男朋友了,都跟他们表达过不需要再去相亲,为什么他们还是不理解自己?总是会以自己的想法来压迫我,都不尊重自己的感受。
听完来访者的叙述,作为咨询师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会发现,这里面的描述有很多需要去拓展的地方。比如她的父母为什么要催婚,按道理说女儿有男朋友了应该高兴,反而父母还要让她去相亲,是对女儿选择的对象不满意,还是对她选择的对象条件太差而感到担忧?
这个女生,平时和父母相处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和她的父母关系如此紧张?是她本人的因素,还是父母自身的控制欲过强导致?
一段简单的对话,里面就会包含有许多的疑问和难点,以及需要解决情绪问题的窗口,怎么打开,就要咨询师和来访者砸咨询工作里进一步的去了解,搜集资料,进而得到最为准确的讯息,做客观分析的判断。
然而,如果咨询关系紧张,匹配度不高,此时会怎么样呢?
1、来访者表达会有所“掩饰”。这里面的掩饰不是指欺骗,而是在表达的过程里会疏漏许多关键的信息,有些话题无法放开来讲,会让咨询的进度变得缓慢。
2、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度较为局限。没有信任,就很难自我暴露,一旦缺少良好的开放心态,那么咨询里就很难开诚布公、坦然地去面对困难问题。就像病人去看医生,要是对医生医术不放心,就会谎称自己的真实病情,从而影响医生的判断。
3、来访者对咨询师会产生恐惧和疏远心理。这里面的恐惧疏远,不是指来访者对咨询师这个人多讨厌,而是对于工作形式感觉不安,担忧咨询效果会不会有效,深怕咨询做下去了没有效果,浪费精力和财力,得不偿失。
所以,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有两句名言:一是咨询关系是咨询是否取得效果的关键;二是好的评估是心理咨询工作成功的一半。
这两句话充分表明了咨询关系、匹配度的好坏,对于心理咨询工作是多么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心理咨询工作就是围绕咨询关系来建立的,脱离这个核心,一切的技术、设置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心理咨询的匹配度,是指哪些方面匹配?
与正常关系的匹配度不同,心理咨询的匹配度与我们平时大家熟知的亲密关系有些差异。
平时我们谈的匹配度,更多是指双方的感情融不融洽,相处起来舒不舒服,有没有做到互相包容、理解,兴趣爱好价值观上是否一致等条件。
心理咨询的匹配度,则不一样。
心理咨询的匹配度更加注重三个方面:
1、共同面对问题的价值观与态度。来访者与咨询师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双方彼此之间是怎么看待的,交流的感受是否有接纳、安全感的状态出现,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否开诚布公,真诚、尊重、共情地去看待心理所产生的各种困扰。
2、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反馈。心理咨询是否匹配,心理咨询的效果很重要,如果咨询有效果,匹配度就会更高;效果比较低,就会让来访者产生对心理咨询失望的心态。
咨询师如何在咨询工作里,在咨询效果的评估上做得精确,让来访者咨询保持热忱和希望投入心理咨询的工作,也是考验咨询师能力的关键。
这里面包含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咨询设置的严谨、咨询交流的感受与反馈等,涵盖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方方面面。
3、交流的感受是否舒适,对于咨询技术的操作是否匹配。心理问题是复杂的,千变万化,面对不同的问题,需要咨询师采取合适的方法去解决。
比如强迫(暴露),焦虑(放松)、抑郁(行为激活)。
针对不同的表现,这里面所运用的技术和讨论技巧会有变化,咨询师也会根据来访者心理变化的特点采取适合其面对心理问题的过程。
评估工作以后,进入核心调整阶段,就开始进入心理的调整期,也进入了咨询技术操作与来访者是否匹配的评估期。这里面会存在大量调整。比如来访者有强迫行为,采取暴露疗法不合适,不想面对,咨询师如何调整,用其它方法再去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如何协调到双方都能匹配,需要大量的讨论和方案调整。
总之心理咨询的匹配度,与大家所了解的匹配度还不太一样,这里面不是讲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关系有多么亲密,要好得像亲人一样,时刻黏在一起,而是指咨询工作的许多细节和感受上,能否达成一致,双方一起去共同面对。
一起面对的时候,感觉有希望,也有动力,也觉得效果不错,对方对自己态度也很好,这就是匹配度合适的表现了,要是没有这些表现,那就是咨询效果欠佳的过程。
三、如何根据匹配度,判断咨询师的好与坏?
我先说一句话,关于咨询的匹配度,要厘清一个想法:让你舒服、开心的心理咨询,未必是好的心理咨询;让你难受、痛苦的咨询,不一定是坏的。
很多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有个误区,就是咨询师理解我、顺从我,按照我的想法去接招,让我舒服,产生很爽的感觉,这个咨询师能力就很强了。
不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不是让你一直舒服、爽的过程,如果让你一直爽,这肯定不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在核心阶段,是会痛苦的,而且这个痛苦还很难受,就是成长所带来的必然痛苦,行为失调是机能性的,要去改变原有不适合自己的认知、情绪、行为的不合理方式,用新的方式去面对。
心理咨询的功能,就是在这过程去让你调整,如何从“拿筷子”变成“拿刀叉”的过程。
一开始肯定会不习惯、不适应,还会有所阻抗,不愿意面对,但是不管咋样,咨询后还是得去面对,你不去面对,那么咨询也一样没有效果。
作为来访者,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咨询师的安排,咨询师要求你怎么去做,回去后如果有家庭作业的,也尽量尝试去完成,试一试调整的方法。要是试了没效果,跟咨询师交流反馈,能不能换别的方式?
在这个阶段,作为来访者你会和咨询师感到不匹配,但这种不匹配,体现的是在“咨询技术操作”层面,这样的咨询师咨询水平和伦理没有问题,它不会涉及情感伤害,没有出现比如说指责、主观评价等让你难受的事情,这种咨询关系就是健康良好的。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关系良好,但是咨询技术、操作不匹配的情况相当多,这里面会涉及许多客观因素,影响咨询效果,此时就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做好沟通工作,如果操作一段时间,发现咨询效果仍然不好,可考虑转介事宜。
反之,什么才是不好的咨询,匹配度差,咨询师也不是太专业?
1、咨询设置一团糟。咨询师经常迟到、不固定时间咨询、不做咨询效果评估、不讨论咨询目标、灌鸡汤、主观评价指责……凡是咨询设置不严谨,中间各种不舒服的,这种不匹配会是咨询师的问题。
2、职业伦理混乱。约来访者吃去吃饭、约会、逛街,网络社交平台或者社交软件里说暧昧的话,表达我喜欢你、我爱你,离不开你,很想你等一些让人脸红的话语,伦理与工作界限不清。
3、随意抛弃来访者。处理不了问题,但是又对来访者的咨询情绪产生困扰,采取拉黑手机号、删除账号等恶性做法,漠视来访者的情感,表达不真诚、不尊重来访者。
出现这些情况的,可以说咨询关系不匹配。
即便此时会出现移情等感受的情况,比如来访者对咨询师很爱慕,不愿意离开,已经超出咨询关系的正常范畴,咨询师知道情况后,也不去面对处理,任由事情一直发展下去,像这种情形,也说明咨询关系是处于不太健康的状态。
四、来访者如何挑选匹配度适合的咨询师?
1、提前了解自身的问题,用哪些方法去面对。咨询前可以对心理咨询的工作设置有个大概了解,先大体清楚自身的情况,知道自己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面对问题,找相关经验的咨询师,匹配度会高一些。
比如你是有抑郁情绪的,找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师较为适合;有强迫行为、观念的,找会擅长暴露技术的咨询师。
疗法技术与症状匹配,能够避免找咨询师多次不匹配的情况存在。
2、来访者推荐,或者在社交平台上有经验的咨询师推荐。自己不清楚如何找咨询师,那么找做过咨询的来访者询问,效果会好一些。或者也可以在社交平台,询问其它咨询师有关咨询的经验,比如做咨询该注意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先提前了解一下。
搜集情报以后,自己心里也有数,也有了一些咨询师的名单,到时候做咨询的时候先试试,看看效果如何,要是不行再考虑转介的事宜。
3、搜集咨询师的相关资料。现在大部分咨询师网络平台都会有个人信息,对于自己的咨询取向等方面都有介绍,想做咨询的来访者可以先提前熟悉一下;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打电话去咨询师的当地机构,询问咨询机构的情况,然后再去看要不要做咨询。
4、直接联系。很多咨询师现在都有宣传,写文章、科普之类的,想做咨询也可以直接联系,沟通20-30分钟看看咨询师的态度、理念怎么样,询问咨询师相关的资质和问题,面试咨询师。如:
你的工作设置是怎么安排的,主要采取的是哪些技术?
你的资质是什么,有没有相关的介绍和说明?
平时你是个人执业,还是挂靠机构的,工作的话主要是在哪些地方?
对于我的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大致评估下来要做多长时间?
如果咨询效果不太好,技术不匹配,你会怎么安排,转介工作怎么做?
咨询后你做不做咨询记录,到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及时交流反馈?
类似上面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咨询前进行了解。
要是咨询师答下来也还比较满意,你觉得也不错,感受也还行,就可以尝试与对方咨询,磨合1-3次看看初步效果,可以就继续,要是不合适就换人。
版权所有 © 2022 青岛安宁心理医院
备案号:鲁ICP备15035831号-6